1.饮食养生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一个人每天吃什么?怎么吃?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否,中医养生有其独到之处,就是自成体系的食疗药膳内容,这个体系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食疗保健医生”。饮食对于人体最重要的意义是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饮食是人体精、气、神的营养基础。同时,食物的各种味道相对应的脏腑也有不同的功效。正如《素
问.至其要大论》中所讲‘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人脾,辛先人肺,咸先人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另外,食物不仅有性味之別,还有“归经”营养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所以,饮食时要掌握食物的属性及味道。
2.食物的属性
(1)寒凉食物:寒凉的食物通常具有清补的功效,能起到清热、去火、排毒的作用,还能够减缓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如黄瓜、冬瓜、西瓜、苦瓜、绿豆、小麦等都属于寒性食物。
(2)温热食物:具有温补之效,有补虚养血、强身健体、祛寒除湿的作用,如葱、姜、蒜、羊肉、狗肉、鸡肉、龙眼肉、荔枝等都属温热的食物。
(3)平性食物:通常具有平补之效,可起到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健脾养胃、理气安神等调理体质的作用。这种食物有:西红柿、蘑菇、大豆、鲤鱼、牛奶、山药等都属平性食物。
3.食物的五味
(1)酸性食物:一般具有收敛、固涩之效,常有狗肉、驴肉、醋、马齿苋、西红柿等,但过量食用可导致痉挛发生,食用时适可而止。
(2)甘性食物:一般具有和中、补益的功效,但过食可致血糖升高、气滞等危害。常见的食物有糯米、猪肉、牛肉、蜂蜜、苹果、红(白)糖、各种含糖饮料等。
(3)苦味食物:通常有燥湿、导滞之效,但过量食用会导致腹泻发生,这些食物有猪肝、芹菜、苦瓜、莴笋等。
(4)辛味食物:能起到活血、理气的作用。过量可积热上火。如茴香、花椒、葱、蒜、白萝卜、辣椒、韭菜等。
(5)咸味食物:具有一定软坚散结的功效,过量食用会导致血行不畅。如猪心、猪腰、紫菜、海带、淡菜等都属咸性食物。
4.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就是劝戒人们进食要有节制,也就是说进食要定量、定时。古代养生及上所述“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之五腑之葆。”
定量,指的是人体每餐饭后都感到饥饱适中,这样负责消化,吸收的脾胃功能运转正常,则能使人体及时得到充足的营养供给。相反,饥饿或过饱,都会损伤脾胃功能,营养来源不足,五脏六腑得不到营养的补给,对于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饮食过量,增加脾胃负担,食物滞留于肠胃,造成肠胃受损,就会患肠胃病,腹痛、腹泻等疾病。古人在《千金要方?养生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
定时,每□每餐进食时间固定,则是“定时”的主要内容。规律地定时进食,能够保证人体消化、吸收功能有规律地进行活动,使脾胃功能配合协调,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全身及时得到营养,身体强壮,免疫功能增强了,人就不得病或少患病,所以食物要定时、定量,这样才能使饮食发挥其应有的强身防病,延年益寿之功效。
5.饮食卫生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卫生是防病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饮食的新鲜、清洁,则能避免“病从口入”的风险。饮食应以熟食为主,除了可以生食的果蔬外,大部分食物都应经过烹调、加热变成熟食后再食用。经过加热后,食物表面残留的农药、细菌和毒素能够得到有效的清除,避免一些致病因素对人体的侵袭,熟食能够更加充分地被人体所消化和吸收。饮食以熟食为主,不仅是历代养生学家所提倡的观念,也是现代饮食卫生的必备条件,更是国家监管食品卫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6.饮食的禁忌与调节
经过历代人们的实践,有些食物对人体有害、有毒,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如海豚鱼、发芽的土豆等食物,都是有毒的,要多加小心,仔细辩认。另外,饮食的搭配也要小心,如狗肉不能同鲤鱼同食;鲤鱼、糯米、李子等不宜同鸡肉同食;李子、甲鱼不宜与鸭蛋同食等。还有不同人群、不同季节,饮食也有讲究。如夏季宜吃一些凉性食物;冬季宜吃些较热的食物抗寒冷。饮食还要因人而异,胃酸过多的人,宜适当食用碱性食物;胃酸缺乏的人,宜食用一些偏酸性的食物;肥胖者,应以清淡饮食;阴虚内热者,宜食用甘润生津的食物;久病体虚多食用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黑木耳、西红柿、青鱼等食物。特别是有胃肠疾病患的患者,应少吃红薯、芋头、糯米、土豆、茶叶蛋等。因为这类食物含淀粉较多,难以消化,引起嗝气、反酸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