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期待的心情徜徉于北京最后一条保存完好的胡同——南锣鼓巷,我希望能在此嗅到那已经逝去的老北京的气息。
进入主巷,林立的店铺张扬地散发出标志着时尚与奢华的光影音讯,络绎不绝的游人汇成了一条浑浊的河,缓慢地侵蚀着老北京最后一点肌骨。旧有的文化被时代不动声色地谋害掩埋。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当年在竭力保护古迹时或许不曾料到,古老建筑内寓居的传统文化被剥离粉碎时,这一砖一瓦又该是怎样的无奈与不堪啊!不过想必两位先生已经无暇顾及了,他们一定更不曾料到,若干年后不仅他们的大声疾呼会被忽视埋没,就连自己的居所也要让位于这座城市发展的巨大欲望了。
不想忍受这里的喧嚣,我走进了这条胡同的分支,游人渐稀,生活的脉搏在这里趋于平静正常。冬日黄昏的北京胡同是那样祥和静谧,当昏黄的日光洒在那合抱之粗的深沉古木,当那古木充满安静力量的斜影投射在一排排零落但曾被精心雕琢的砖瓦上,当那灰色砖瓦下庇护着的曰子里传出一两句京片子的笑骂,一切似乎都被一种暗淡的光环绕、定格——它们是那么合乎时宜,就像它们之前存在过的千百年一样。这里四合院的色调永远是灰白色的,与主巷色彩鲜明的仿古建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现代人的观念里,那些被恢复的建筑,不论是庙宇还
偶然遇到了一位慈祥的老人,衣着朴素,但眉眼中透露出一种穿越时代的大家闺秀似的温婉贤淑。在这漫无目的的行程中,老人将我们引入了她的居所。那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古朴的影壁,空寂的鸟笼,老人信手拈来地为我们讲述这一砖一瓦的历史,我暗暗佩服她的从容与博学。走进老屋,一个身穿将服的英武形象赫然屹立于黑白的照片之中,那是老人的爷爷,曾经是民国陆军上将,旁边镜框中的一张张黑白照片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大家族的兴衰……我震撼于这个孤身老人身后的那些遥远的故事。我猜想,老人的心中是否也还有一个像老照片里那个清秀女孩一样年轻的梦,那个梦或许与这个充满变化难以捉摸的现实有些距离,于是才将自己永远珍存于这座安静的院落里。-
告别老人,我深深沉醉于这老胡同的安详生活,沉浸于这小巷里的厚重故事。老北京还静静地在这里生活着,一如百年前的黄昏中,它在生命的交替里,安静地呼吸。
名师点评:《北京胡同》也可以说是写“北京印象”的。值得庆幸的是,在“旧有的文化被时代不动声色地谋害掩埋”的背景下,作者毕竟从“北京最后一条保存完好的胡同——南锣鼓巷”发现,“老北京还静静地在这里生活着”,这令作者“深深沉醉”了。可见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爱之深切。